365体育(中国)官方入口-ios/安卓/手机版app下载

技术支持
support
脉冲测距雷达简述BACK


距离分辨率


所谓距离分辨率是指,雷达在同一方向上分辨两个目标的能力。如果距离分辨率不够,那么雷达会把两个目标误认为是一个目标。因此,距离分辨率是雷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。

不仅仅是脉冲体制雷达有距离分辨率的概念,即使是调频连续波(FMCW)雷达,也有距离分辨率的概念,因为在接收侧经过匹配滤波器后,在时域上FMCW信号也会变成一个类似Sa(x)函数的冲击响应,其中主瓣就相当于一个脉冲,因此也有距离分辨率的概念。

为了便于解释决定距离分辨率的因素,下面考虑这样一个情形:在同一方向上有两个目标,如图1所示,假设目标之间的距离为R。当发射脉冲照射到目标1后,产生一个回波信号echo 1,边沿B首先返回,经过一个脉宽的时间后,边沿A被返回,至此整个脉冲刚好被返回;与此同时,发射脉冲也会照射到目标2,同样是边沿B先返回,然后边沿A返回。



微信图片_20230427155650.png


图1. 脉宽决定了距离分辨率


如果两个回波信号在时间上是可以完全分开的、不重叠的,那么雷达是可以识别出这两个目标的。但是,一旦两个回波信号发生了重叠,就只能把两个目标识别成一个目标了。

根据上述脉冲边沿返回的过程,当第二个目标返回的脉冲边沿B与第一个目标返回的脉冲边沿A刚好重叠时,如图1所示,就认为雷达刚刚能够识别两个目标,此时两个目标的间距刚好为(τ∙c/2),τ为脉宽,c为光速。因此,雷达距离分辨率为

微信图片_20230427155654.png



由此可见,脉冲宽度决定了雷达的距离分辨率。

为了提高距离分辨率,可以通过降低脉宽的方式,但是这会限制雷达的探测距离。实际中使用脉冲压缩技术更常见,比如线性调频脉冲,调频带宽决定了分辨率,这不仅可以提高距离分辨率,而且还能保证探测距离。




最小探测距离


考虑这样的情况,如果目标距离雷达的路程刚好为(τ∙c/2),则意味着脉冲前边沿达到目标的时间为0.5τ。当后边沿达到目标时,反射脉冲的前边沿刚好达到天线,此时发射机刚刚完成一个脉冲的发射,开关开始切换至接收通道。参考脉冲的后边沿刚好与反射脉冲的前边沿重合,这意味着刚刚可以探测到这个目标。

如果目标距离雷达的路程小于(τ∙c/2),则当反射脉冲到达天线时,开关还没有切换至接收通道,所以无法有效接收反射脉冲,也将无法准确定位。

因此,雷达存在一个最小探测距离。前面没有考虑开关切换时间,如果将切换时间计入,则实际的最小探测距离将大于(τ∙c/2)。




最大无模糊距离


脉冲雷达的测距能力,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信号功率,表面看信号功率越大,探测距离越远,但是脉冲雷达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参数——最大无模糊探测距离。这是雷达准确测试目标径向距离的最大值,无论信号功率再增大多少。

最大无模糊距离取决于脉冲周期PRI,其计算公式为

微信图片_20230427155701.png

为了便于理解,图2给出一个例子,其中Pulse 1/2/3是指PRI恒定的发射脉冲串,echo 1是Pulse 1经过1#目标反射的脉冲,echo 2是Pulse 1经过2#目标反射的脉冲。∆t1指echo 1相对于Pulse 1的延迟,∆t2指echo 2相对于Pulse 1的延迟,∆t2,2指echo 2相对于Pulse 2的延迟。

如果目标在最大无模糊距离范围内,则反射脉冲将位于其对应的发射脉冲与下一个发射脉冲之间,如图2所示的echo 1,此时探测到的距离是明确的,没有任何模糊性。但是,如果目标距离超出了最大无模糊范围,如图2所示的echo 2,则雷达将“认为”∆t2,2为目标的反射延迟,那么计算出的距离就是错误的,因为反射延迟漏掉了一个脉冲周期,实际上∆t2才是正确的反射延迟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27155706.png

图2. 超过最大无模糊距离可能造成测距混淆



显然,脉冲周期越大,则最大无模糊距离越大。但是,脉冲雷达除了探测目标距离,通常还承担着测速的任务。测速采用的是多普勒效应,而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多普勒频移,则要求PRI不能太大。那么如何扩展最大无模糊距离呢?

业界通常采用PRI参差的方式,即雷达发射机交替发射多个不同PRI的脉冲串,从而扩展最大无模糊距离。下面以两个不同的PRI为例进行说明。

假设脉冲串的周期分别为PRI1和PRI2,二者的最小公倍数为PRIe,则存在如下关系式

微信图片_20230427155710.png

式中,N1和N2均为正整数。

采用两个不同脉冲周期的好处在于,即使目标距离超出了每个脉冲串的最大无模糊距离,但是依然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求出漏记的周期数目,此处可以理解为周期模糊度。这样处理有个前提,就是要明确N1和N2之间的数学关系。为了简便,PRI1和PRI2的选择通常使得N1=N2+1 (PRI1


微信图片_20230427155713.png

图3. 采用两个不同的PRI扩展最大无模糊距离



以图3为例,先后发射了两组不同PRI的脉冲串,每组脉冲串照射到三个目标形成三个反射脉冲echo 1 ~ echo 3。如果发射的两组脉冲串总时长较短,则可以认为在发射信号的过程中,目标是近似静止的。所以,可以认为每个目标的反射脉冲在两组脉冲串中的位置是相同的,如下图所示。

假设目标1位于两组脉冲串的最大无模糊距离之内,则不存在周期模糊度,∆t1就是真正的反射延迟。目标2位于PRI1脉冲串的最大无模糊距离之外,而位于PRI2脉冲串的最大无模糊距离之内,∆t2就是真正的反射延迟。目标3位于两组脉冲串的最大无模糊距离之外,则实际的反射延迟tr为

微信图片_20230427155718.png

根据n1和n2的关系,由上式计算可得

微信图片_20230427155721.jpg

上述采用两种不同PRI的脉冲串,能够实现的最大无模糊距离是多少呢?

按照图3方式,以第一个脉冲为基准,将发射的两个脉冲串对齐,每隔一段时间PRIe,两个脉冲串将出现一个对齐的脉冲,PRIe就是这两个脉冲周期的最小公倍数。这也意味着,如果将两个脉冲串当做一个整体看待,则周期就是PRIe,所以能够实现的最大无模糊距离为

微信图片_20230427155738.png

想象一下,假设图3所示的目标1位于等效的最大无模糊距离之外,则存在如下公式

微信图片_20230427155742.png

如果要满足上式,则“=”左右的值需要为PRI1和PRI2的公倍数,n1可以为{N1,2N1,…,kN1},对应的n2可以为{N2,2N2,…,kN2},k为任意正整数。

微信图片_20230427155754.png

如前所述,PRIe为PRI1和PRI2的最小公倍数,上式表明,PRIe是等效的脉冲周期,据此计算出最大无模糊距离Rmax,e。在Rmax,e范围内的目标,使用上面的反射延迟tr公式即可确定距离。

如果需要更大的无模糊距离,则可以使用三个或者更多个不同PRI的脉冲串。




KSW-VSG系列矢量信号发生器(信号源)


矢量信号发生器(信号源)在这类雷达测试中有什么作用呢?

对于雷达发射机模拟通道的验证测试,使用矢量源可以产生标准的PRI参差脉冲信号,以验证模拟通道对信号的影响。

对于雷达接收机功能的验证测试,使用矢量源可以模拟图3所示的信号,不同脉冲之间的相对延迟、相对幅度均可以设置,以验证接收机在不同情形下的测距能力。

KSW-VSG02/03矢量信号发生器(信号源),结合强大的KSW-WNS系列信道仿真仪,以应对雷达及无线通信领域与日俱增的测试挑战,可以完成众多复杂场景下的测试任务。


2023-04-27_155822.jpg

表1. KSW-VSG02/03关键参数及功能


联系电话:400-068-5656 电话 在线咨询/留言 咨询 微信 微信 回到顶部 置顶
XML 地图